类别:范文 / 日期:2025-03-23 / 浏览:23 / 评论:0

  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新要求,完成精准扶贫艰巨任务,组织部门必须率先作为、主动担当、排兵布阵,切实用好下派第一书记这“关键一招”,为扶贫攻坚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第一书记调研报告范文(第一书记调查问卷)

  选派上要从严从实,确保派出接收双向择优。“群雁高飞头雁领”。只有摸清实情、找准需求,才能方向明确、精准选派,确保第一书记是派出单位的佼佼者、接收贫困村党员群众的信赖人。一是摸清需求选派。在前期建档立卡基础上,组建320个精准识别核查组,逐村逐组逐户核查,在深入推进贫困对象识别、贫困原因分析、扶贫措施规划“三个精准”同时,全面掌握贫困村对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专业方向、能力素质和性格特点等方面需求,为选派打牢工作基础。二是严格标准选派。采取个人自荐、民主测评、组织推荐等方式,从递进培养对象、年度考核优秀、农村经验丰富、群众工作能手中,择优挑选县乡机关干部389名,与省、市选派的22名机关干部共同组成130个工作组。坚持优中选优,选派130名优秀年轻党员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工作组组长。三是统筹把关选派。坚持全县统筹、部门推优、乡镇主导、因村择人原则,结合贫困村派驻需求和第一书记自身优势、工作经历、专业特长、单位职能等情况,统筹确定各工作组派驻地点,并实行1个月试用期和召回制度,确保第一书记及工作组选派与贫困村帮扶需求有效对接。

第一书记调研报告范文(第一书记调查问卷)

  管理上要求精求细,确保派出派驻双向负责。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加强第一书记管理,必须明确派出部门、派驻单位双重管理职责,精准发力,才能确保第一书记驻村到位、帮扶到位。一是明确管理责任。县委制定出台《渠县驻村帮扶第一书记管理办法》,明确派出、派驻单位管理职责;乡镇党委履行日常管理职责,将第一书记纳入村干部日常管理;派出单位定期听取派出人员工作汇报,研究帮扶联系工作。组织部、直工委牵头协调,加强督查指导,全面了解掌握帮扶工作成效,在扶贫攻坚一线培养识别干部。二是细化工作职责。与第一书记签订《精准扶贫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10项驻村帮扶工作职责。第一书记对帮扶情况和群众意见等分门别类建立工作台账、形成工作日志,定期向派出单位、派驻乡镇汇报述职。三是强化跟踪培养。推行县乡扶贫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及时协调研究解决第一书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统筹整合项目、资金等资源,增强第一书记帮扶能力。派出、派驻单位密切协作配合,采取集中式培养、日常式培养、考验式培养等方式,强化跟踪培养,全面提升其履职尽责能力。

  考核上要重质重量,确保组织群众双向满意。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对第一书记考评考核也要突出精准,倒逼其尽心尽职、干事创业。一是严格考勤。明确第一书记及工作组脱产驻村工作时间不得低于全年工作日总数的三分之二;严格工作考勤制度,工作日实行签到制度和“住读”制度,个人原因或因公出差时履行请销假手续并告知村党组织书记、乡镇党委分管领导,并按请假天数分别确定审批权限。二是公开承诺。依托“双向互动网络平台”, 第一书记及工作组向群众公开公示年度扶贫计划、帮扶措施、项目资金使用及承诺事项、述职报告等,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组织部和直工委对践诺不及时、打折扣的第一书记及工作组进行约谈通报,倒逼第一书记、派出部门(单位)、派驻乡镇主动作为、切实履职。三是量化考评。围绕基础工作“321”、保障措施“321”进行量化,推行“群众60分、乡村干部20分、组织考核20分”的考评制度,建立日常考评、民主考评、工作考评、实绩考评的四级考评体系,全面客观评价第一书记工作。同时,按第一书记总数的20%评选优秀等次,并在职务职级晋升、参加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等优先考虑。

打赏

感谢您的赞助~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版权声明 : 本文未使用任何知识共享协议授权,您可以任何形式自由转载或使用。

评论区

发表评论 / 取消回复

必填

选填

选填

◎欢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及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