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范文 / 日期:2025-03-10 / 浏览:32 / 评论:0
申论材料归根结底是汉语材料,在阅读过程中不免带入一些汉语书写或者使用的习惯,尤其考生在学习了行测后,就会将言语理解与表达的一些做题方法运用到阅读当中。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帮助考生处理材料,但是另一方面,盲目的运用言语理解与表达的知识去处理申论材料,表面上考生对材料驾轻就熟,实际上却可能主观的漏掉了重要信息,造成答案的缺失。
通过言语理解与表达分析材料,考生会非常自然的分辨侧重点,但问题是这时候我们认为的侧重点真的是申论题目中需要的答案吗?举个例子,2011年9月联考第二题,问题是“根据给定资料7—9,请你分析‘张悟本事件’折射出哪些现实问题”。在资料7—9中有这样一段材料:包括张悟本在内,一些所谓“神医”“养生明星”的发迹,固然与其本人骗术高超,媒体包装炒作推波助澜,以及政府部门监管不力有关,但是,他们之所以能受到群众如此的追捧,从另一侧面反映了群众对普及养生保健知识的需求。读完这段材料后,考生有时候看到“但是”这个词,就会认为前面的内容是不重要的,“但是”后面的材料信息才是重点内容,从而找出的答案便是“群众对普及养生保健知识的需求”,然而对于这道题而言,“但是”前面的“本人骗术高超”、“媒体包装炒作推波助澜”、“政府部门监管不力”都是答案的组成部分,而群众的知识需求这个信息点,认真审题的话就会发现,它只能是问题产生的原因,却不能算是问题,所以这个信息点并不是我们想要找的答案。再比如说2012年4月联考第一题,题目是“ 结合‘给定资料6’,简述动物福利立法有哪些现实意义”。材料6第二段是这样的:动物福利是指为了使动物能够康乐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和给动物提供相应的外部条件。在国际上被普遍理解为五大自由:(1)享有不受饥渴的自由;(2)享有生活舒适的自由;(3)享有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的自由;(4)享有生活无恐惧和悲伤的自由;(5)享有表达天性的自由。不难看出,提倡动物福利,并不是要求人类从此再也不能利用动物,而是要求确保动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被给予道德关怀。很多考生看完这段材料后会将最后一句话提取出来,并将“确保动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被给予道德关怀”列入答案的范畴,因为这里有一个大家认为起总结作用的“不难看出”,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的吗?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其实这段材料都在说动物福利,在解释“使动物能够康乐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和给动物提供相应的外部条件”,所以这段的重点应该是使动物康乐采取的行为和提供外部条件,而这段提取出来的答案也应该是这个,而非最后一句话。
所以,如果考生习惯运用言语理解与表达的知识点来阅读申论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应该遗漏重点信息,尤其是一些关联词现的地方,我们要注意它附近可能有重要信息,但不要加入主观想法,人为决定信息的去留,每个段落甚至每句话都应该认真的分析,才能不遗漏采分点。
发表评论 /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