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范文 / 日期:2025-02-26 / 浏览:23 / 评论:0
题量:18题
题型:选择题
难度:稍难
原文:
客至①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释:①客:指崔明府,杜甫的朋友。杜甫在题后自注说:“喜崔明府相过。”明府,汉魏以来对地方官员的敬称,唐以后多用以专指县令。②盘飧:盘盛食物统称。③旧醅(pēi):隔年的陈酒。古人好饮新酒,杜甫以家贫无新酒感到歉意。④肯:乐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
B.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
C.全诗使用第二人称,自然亲切,与内容非常协调,形成一种欢快淡雅的情调。
D.全诗语言质朴自然,诗人选取富有不雅的生活细节,表现待客的兴味与心境。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草堂地处偏僻,很少有人造访,而诗人自己也年老多病,来了贵客也难行再拜之礼,由此可以看出诗人不胜应酬之苦。
B.颔联“岂有”“漫劳”,两个自谦之语,写自己哪有名动天下的小哥,客人却车马劳顿前来拜访,让诗人感到受宠若惊。
C.颈联中“腐儒餐”照应“岂有小哥惊海内”,虽是自谦,也暗指自己只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书生,流露出身世坎坷的感伤。
D.诗题虽然为“宾至”,在写法上却处处突出诗人自己流离与饥寒的境况,含蓄地表明诗人对来客并不欢迎,无诚心款待之意。
3.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但见群鸥日日来”中的“但见”二字揭示了诗人心中的奥秘,没有客人来访,且每天只能看见群鸥,表现了诗人因为无人来访而痛苦难安。
B.“舍南舍北皆春水”中的“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
C.“旧醅”,旧酿的隔年浊酒。“醅”,未经过滤的酒。古人好饮新酒,所以诗人因旧醅待客而有歉意。
D.“尽余杯”一语可以看出酒宴已经达到高潮,诗人欲呼邻翁与客人对饮,更增加了欢快的气氛。
4.颔联虚写待客,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以下诗句运用相同手法的一项是( )
A.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B.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C.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水绕舍,群鸥频至,诗人独居于此,一片清寂。首联以典型意象描写屋舍周围的环境,为朋友造访作了铺垫。
B.颈联中写到诗人家贫且离集市太远,故盘中缺少佳肴,但还是拿出了久藏的佳酿,与客人推杯换盏,兴味盎然。
C.尾联邀邻助兴的细节描写,以出人意料的笔锋,让人在率真淳朴的人情联系中领略到诗人毫无矫饰的自然之乐。
D.整首诗一扫杜诗的沉郁之风,平白如话,看似信笔写来,其实结构紧凑、章法谨严,“客至”的欣悦之情贯穿全篇。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秀丽可爱,“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
B.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
C.作者以“无兼味”和“只旧醅”表现了生活贫困,表示歉意的同时,也透出心中的无限伤感。
D.本诗以半首诗的篇幅具体展现了酒菜款待的场面,写得很细腻,表现了诚挚、真率的友情。
7.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表现了诗人在闲逸的江村中略带寂寞的心情。
B.颔联,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也因为“蓬门”寒酸,不大好意思相见,和后面的畅饮欢快形成对比。
C.尾联令人想到陶渊明的“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无须事先相约请,随意过从招饮,是在真率纯朴的人际联系中所领略的绝弃虚伪矫饰的自然之乐。
D.本诗语言表达质朴流畅,自然亲切,与内容非常协调,形成一种欢快淡雅的情调,与杜甫其他律诗忧国忧民的情感有很大的不同。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了草堂环境的清幽,景色的秀丽,点明时令、地点和环境。
B.颔联由院外转到院内,从写院外的景色转到写院中情景,引出“客至”。
C.颈联写诗人备了丰盛的佳肴请客,但却谦虚地说没有什么好菜好酒。
D.全诗描写细腻,生活气息浓厚,透露着诗人对客人到来的高兴心情。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春水绕茅舍,群鸥飞来之景,这是“无人至”的意境,为客人将至作铺垫。
B.颔联呼应首联,诗人笔触转向庭院,与客谈话的口吻,流露出对客人的歉疚之意。
C.颈联笔锋一转,描写客至后款待之简、家境之贫的情形,没有正面描写对饮场面。
D.本诗平白如话,似信笔写来,其实结构紧凑,章法谨严,生活气息和人情味浓郁。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写了绿水缭绕、秀丽可爱的自然环境,诗人用“鸥”表达隐逸思想,与黄庭坚的“此心吾与白鸥盟”意趣相同。
B.“花径不扫”“蓬门始开”表现诗人所居罕有人至,既承接首联,又引出下联,表达诗人的寂寞和对友人来访的欣喜。
C.颈联从由客至转写待客,诗人用“无兼味”“只旧醅”既表现自己当时家境的贫苦,又表达了自己对客人的盛情与歉意。
D.尾联诗人想象与“邻翁相对饮”的场景,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将宴饮的气氛推向高潮,表现了诚挚、真率的友情。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从户外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其描写僻静清幽的环境,为诗人生活增加了隐逸色彩。
B.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采用借代手法,引出“客至’’,以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画面感。
C.颈联写由于地处偏僻,家境贫寒,宴席并不丰盛,主人拿出隔年的陈酒,盛情招待,但仍有歉疚之情。
D.尾联写邀邻翁助兴这一细节,令人想到了陶渊明“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的率真纯朴的自然之乐。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从户外的春景着笔,“皆”字写出春江水势涨溢,给人江波浩渺之感,鸥鸟“日日来”更是点出环境的清幽僻静。
B.颔联写诗人不曾因迎客扫过庭院花径,说明门庭客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开门迎客,主人喜出望外之情溢于言表。
C.颈联实写待客的场景,主人盛情招待,频频劝客饮酒,却因为家境贫寒有酒无菜,力不从心,心中不免有歉疚之意。
D.尾联巧妙地以邀邻助兴的细节描写作结,诗人隔着篱笆高声呼喊,请邻翁共饮作陪,将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
13.根据《客至》这首诗选择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至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
B.颔联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宴请客人的意思,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
C.诗中的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我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
D.尾联可以看出,此时酒宴已至高潮,诗人喝得酩酊大醉,隔篱呼邻,醉态毕露,由此可见饮酒气氛相当热烈。
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从户外景色着笔,点明时令、地点和环境的清幽浩渺,表现了诗人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
B.颔联写庭院之景,引出客至,“不曾”表明客不常来,主人不轻易延客,“今始”更见两人交情之深厚。
C.颈联虚写待客场景,主人因“盘飧市远”酒菜欠丰而不免心存歉疚,但宾主宴饮的融洽气氛丝毫未减。
D.全诗写了迎客、待客的全过程,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情编织成了富有不雅的场景,生活气息浓郁。
15.选出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A.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至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但见”,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
B.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
C.颈联由颔联虚写客至转入实写待客。诗中的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我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
D.全诗风格看似安闲恬静,其实充满悲意。诗人通过描写客至,旨在突出内心的苦闷寂寞。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工整而流畅的七律。前两联写客至,有空谷足音之喜;后两联写待客,见村家真率之情。
B.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诗人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
C.颈联实写待客之景,由于地处偏僻,家境贫寒,宴席并不丰盛,主人拿出陈年好酒,盛情招待,但仍有歉疚之情。
D.尾联笔意一转,写邀邻翁助兴这一细节,令人想到了陶渊明“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的真率纯朴的自然之乐。
1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舍南舍北皆春水”,“皆”字表现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烟波浩渺、苍茫一片之感。
B.“但见”二字,我们可以窥见诗人心中的奥秘:原来他太寂寞了,深盼有人来此,可是不见人来,只见群鸥,也就只好日日与鸥鸟为伍了。“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足见居住处热闹非凡。
C.“蓬门今始为君开”可以看出诗人多日不闻敲门声了,这天忽然有客来访,急忙跑去,表现出诗人的惊喜万分。
D.尾联可以看出,席间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
18.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通过“屋舍、春水、群鸥”等意象,营造了一幅萧瑟凄凉、孤寂冷清的意境。
B.“但见群鸥日日来”,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
C.诗人盛情款待,频频劝饮,竭诚尽意,却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心生歉疚之情。
D.诗人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情编织成有不雅的生活场景,富有浓郁的生活气和人情味。
参考答案:
1.C 2.B 3.A 4.D 5.B
6.C 7.B 8.C 9.B 10.C
11.B 12.C 13.D 14.C
15.D 16.C 17.B 18.A
发表评论 /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