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范文 / 日期:2025-01-25 / 浏览:14 / 评论:0
因为范文程在满清政权中的入仕经历不同,所以不入贰臣传清初第一汉臣的范文程却不在贰臣传之中,这并不是因为范文程是范仲淹的嫡系后代而被特殊照顾,也不是因为范文程在清朝挥师入关定鼎中原过程中立下了卓越功勋,而是因为范文程在满清政权中的入仕经历颇有些与众不同范文程经历 范文程在万。
贰臣传,是乾隆皇帝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式提出编纂的贰臣传分甲乙两编,附录于清史列传卷7879两卷中,共收录了明末清初在明清两朝为官的人物120余人范文程并末在明朝为官,算不上贰臣,也没进贰臣传范文程1597年1666年,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今沈阳。
顺治七年,多尔衮病逝,次年,范文程被革职抄家,后复职康熙五年,范文程病逝,康熙帝亲自撰祭文,赐谥号“文肃”,虽有体面,但内心对范文程仍持贬低态度,多年后,将其列入“贰臣传”。
明末投清诸臣中,洪承畴和李永芳被列为贰臣传,因为他们都在明朝有职位而范文程则不在此列,因为他仅是明朝的诸生即使没有这一标准,范文程也不会被算作“贰臣”,早在乾隆帝提出的判据之前,他就已被清朝接纳为开国史叙事的一部分乾隆帝曾点名范文程和李光地二人,认为他们“纯一无疵”。
问到与洪承畴类似经历的范文程,他为什么没有被列入贰臣传,放在一起对比回答正合适洪承畴和范文程都是投降满清的汉人,虽然两人都受到汉民族不同程度的批评,但满清似乎对二人的评价差距很大,范文程被视为朝廷脊梁,洪承畴被视为“贰臣”要论功劳,两人都为满清建国及政治统治的稳定,尤其是满汉。
范文程是清初著名汉臣,但是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贰臣”范文程,作为在明亡清兴的整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清朝汉臣,所收获到的评价也是极为的复杂有人说他是“清初第一汉臣”,因为他从皇太极时期开始辅佐清朝的统治者,为大清王朝挥师入关定鼎天下可谓是居功至伟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称他为“第一汉奸”,作。
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病逝,次年,顺治帝开始清算多尔衮的党羽,范文程被革职抄家,不久恢复原职康熙五年1666年八月,范文程病逝,时年七十岁,康熙帝亲自撰祭文祭奠,赐谥号“文肃”然而,康熙帝从骨子里还是看不起范文程的,多年后,下诏将范文程列入“贰臣传”中。
范文程回去之后禀告皇太极说“洪承畴对自身破烂的衣服都如此爱惜,怎么会舍得死呢”就这样,皇太极洞察了洪承畴的心意,并开始以国士之礼相待在大雪天里,皇太极脱下自己的貂裘,亲自给洪承畴穿上这让洪承畴颇为感动,最终才选择了投降以上这个洪承畴的投降过程,出自于清史稿·洪承畴传,可信。
肯定不是贰臣传共收录明清两朝为官者一百二十人,其中不乏洪承畴钱谦益这般的大人物范文程虽然是生员身份,但并未入仕,首要条件不符合,所以范文程不是“贰臣”范文程,北宋名相范仲淹十七世孙,曾祖父范锐曾为嘉靖时期的兵部尚书,祖父范沈曾为沈阳卫指挥同知,其十八岁时,与兄范文寀同为。
这也算是报应吧之前满清官兵对于汉人老百姓,欺男霸女,无所不为,范文程助纣为虐,最终搞到自己的头上说通俗点,范文程就是一个有才无德的典型人物,卑鄙带路党而已,也是范仲淹家的耻辱搞笑的是,满清当权者其实对这些汉奸也很鄙视乾隆皇帝下令编修贰臣传将其列入之中,此时范文程已经。
孙可望投降后被封为义王,因受猜忌郁郁而终,后被列入贰臣传八李永芳 李永芳之所以被列在这里是因为他是投降满清的第一位边将,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虽然他去世较早,没有参与消灭明朝的战争,但是因为他是第一个,意义重大,所以得以上榜七到五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 这三位原先都是。
洪承畴 对于洪承畴投降的原因,较为正解的解释应该是清史稿卷273洪承畴传所载上自临视,解其御貂裘衣之“先生得无寒乎”承畴瞠视之,叹曰“真命世之主也”乃磕头请降大意是皇太极亲自去大牢里看望洪承畴,并把自己的裘皮大衣亲手给洪承畴披上,洪承畴深受感动然后投降了清王朝。
被称为“开清第一功”,但也是“灭明第一人”,乾隆因洪承畴为叛明降清的人,将他列入清史贰臣传孔有德 孔有德,辽东人努尔哈赤攻克辽东,孔有德与耿仲明投奔大明总兵毛文龙麾下毛文龙被袁崇焕砍头后,两人又投靠登州巡抚孙元化,担任参将皇太极率兵围大凌河城时,孙元化派遣孔有德率骑兵。
着实有些过分了 只能说,他没那么伟大,但也没那么可耻总得从历史来看,范文程能够投靠清朝,成为大清王朝的肱股之臣,应该说这一举动是弃暗投明,奔向光明,至少对于他个人来说是这样,他的抱负至少是实现了不过讽刺的是,他一心忠于清朝,最后却被乾隆这个大猪蹄子给放进了贰臣传。
不是,都是明朝的将领投降清朝,在清朝内部不认为是自己人。
发表评论 / 取消回复